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蘭若若蘭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1 10:50
王才老與我通信,總是一絲不苟地以毛筆書寫,寄語親切,情意殷殷,至今一直珍藏著他的信函多封。
王老:“寄上神仙魚二條,請為一粲”王老1991年畫贈的作品。

週末,收到王老蘭若先生托人送來的精美畫冊《五十年》,扉頁上,是我熟悉的王老那清勁俊逸的字體:“秋文吾兄雅評”。畫冊圖文並茂地記載著王老和夫人黃文鳳老師,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攜手共同走過五十載春秋的生活與藝術道路。一口氣讀完,除了感動,更有幾分感激和疚愧:96歲的蘭若老,我敬重的藝壇前輩,幾年不見,還惦記著我這無名小輩,抓起電話送上問候和祝福,也激起我思緒的漪漣……。

王老是粵東畫壇泰斗,晩輩後學者無不崇仰他的大名和藝術。少時為日後謀生計,跟父親學彩瓷,臨《芥子園》,在茶壸茶杯上畫些梅蘭菊竹,知道汕頭有個大畫家叫王蘭若。直到1982年汕頭舉辦元宵畫會,劉海粟先生來汕與海內外畫家歡聚作畫並舉辦畫展。還在求學的我特地從潮州趕到汕頭,第一次見到了敬仰已久的蘭若先生。1991年春,王老偕夫人到香港辦畫展回到深圳,我和他的兒子,畫家大德兄去見他,並陪老人在深圳走了兩天,有機會觀其作畫題字,聽其談藝論道,笑說過去的趣聞逸事,讓我深深感受到老人對生活的豁達和對藝術的真誠。承王老厚愛,有幸結緣,成了忘年交。後來,老人每次來深或路過深圳,都必喚我前去相聚,聆聽教誨。王老雖年事已高,但每次見面,總感受到他談笑風生的幽默和風趣,他對生活充滿樂觀,對新鮮事充滿興趣,他記憶力特好,多年前的人和事,時間和地點,他都能歷歷如數,隨口而出。有時見面不經意的說話他也會記住,94年王老訪美歸來路過深圳,我見到他,席間聊起他筆下清新靈動的水族作品特別是那天真活潑的神仙魚,言談中露出了仰慕之情。王老笑眯眯地看著我,回去兩個多月後,我喜出望外地收到了王老寄來的親筆信和他的一張“神仙魚”作品,讓我再一次感受到王老厚綿綿的情誼。

王老待人親和誠摯、寛厚仁慈,不溫不燥,即是與我如此後生小輩相交,也總不嫌不棄,以禮相待,謙謙相對。每當他或黃文鳳老師有著作畫集問世,總要在扉頁上親筆寫上“請秋文兄指正”並題上自己和黃老師的大名贈我。前些年與我通信,總是一絲不苟地以毛筆書寫,寄語親切,情意殷殷,至今我一直珍藏著他的信函多封。每看到這些,我總是感到愧無以對,總免不了要自律一番,前輩大家如此風範,我等庸庸後生,為人做事豈可不盡心盡力?

王老1933年進入上海美術學習,是上海美專國畫系第16屆畢業生。曾得到劉海粟、黃賓虹、諸聞韻等前輩大家的賞識,學成返粵後,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抗戰勝利後,赴南洋寫生,於曼谷邂逅關山月,聯合舉辦“救荒畫展”,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關王”畫展,至今王老的繪畫藝術在東南亞仍享有很高的聲譽。1998年,深圳特區報社社長率團赴泰國訪問,參觀曼谷一家畫廊,見到牆上掛著王老的“墨蘭”畫作,問價,畫廊老闆神情嚴肅地說,鎮店之作,無價之寶,多少錢也不賣。社長印象尤深,當深圳報業大廈落成投入使用,要我向王老求墨蘭一幅作38樓貴賓室背景。88歲的王老接我電話後爽朗應承,並作4尺蘭竹壽石圖。當我到汕頭他家取畫,奉上報社微薄的稿費以表謝意時。王老笑著打趣說:“你知道我的畫現在市場價多少錢一尺?你這點潤筆費還不夠它的零頭。既然是你開的口又是貴報社要的,也就不要計較了。”王老話雖這麼說,卻並不是真的與我計較,說完親手為我卷畫,還取出兩張三尺的墨蘭,讓我送給來時要我代為其求畫的錫龍兄等好友。王老說得那麼的真誠,說得我耳根發燒,直到今天,每當在貴賓室看到幅畫,心裏還總感到對不起王老;這麼大歲數的老人,這麼大的報業集團,還去打他老人家的秋風,真不應該。

王老厚愛之情,令我感懷莫名。深圳有不少敬慕王老者,每有熟人想求畫,其公子大德君總會笑著說,“別找我,找吳秋文,老爺子喜愛他。”

王老深受傳統古典風格的影響,直接承海派諸家薰陶,他的筆墨線條輕逸、靈動、既具有儒雅的古意,又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其畫作,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無所不精,達到隨心所欲的高境,在現代中國畫壇獨樹一幟。

解放後,王老遭受到多年的不公平對待,“反右”時他被錯劃為“右派”,送到礦山勞動,工餘仍堅持寫生創作,積蓄了畫稿10多本,在剛出版的畫冊中,我首次見到了王老當年用水泥袋浸洗乾淨後在粗硬發黃的紙上所畫的速寫作品,在那惡劣的環境中,他創作了《礦山早晨》。“文革”中老人再次遭難,舉家被遣送回鄉,住在破廟裏,他堅持授徒作畫,創作了長達10米的《四時景色》山水長卷。在那令人難以想像的困境磨難中,他始終保持著頑強的意志和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現實的磨難沒有難倒他,卻磨礪了他高潔的人格和藝術情懷。

王老藝德俱臻,深受人們尤其是後學的敬仰,其藝其人堪為人師,即使是“反右”和“文革”等非常時期,王老身處逆境,仍有不少隨者以躋身於其門下為自豪,而出其門下之學生,不少已成為當代很有成就的書畫家。至於有多少人稱他為師,直接和間接受到他的教誨和影響,恐怕已難於統計。2000年香港學生為王老在香港大會堂舉辦“王若蘭國畫展”,王老赴港參加開幕式,場面熱鬧隆重。據說王老在香港的學生就有100多人,現場聽到有不少人恭敬地喊他“師公”。2004年更由徒兒徒孫們在港舉辦“王若蘭師公94榮壽暨書畫展”,場面感人。

1997年廣東美術館落成開幕,王老慷慨捐出包括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50多件。1998年,廣東美術館特辦《王蘭若‧清逸的粵東情懷》專題展覽。隨後我收到了王老寄來的大型畫冊《王蘭若‧清逸的粵東情懷》。

王老身居汕頭,經濟發達,卻低調平和,從不言名計利,更不包裝炒作,憑他的資歷、才學、成就和藝術造詣,如果稍為宣傳,早已揚名中外,但他卻一直甘願偏安嶺東一隅。蘭生空穀,靜默無聞,蘭有清香,香清溢遠,王老是也。正如廣州美院研究室主任偉銘兄說,清逸,是王老的藝術風格,更是他的人生情懷。蘭若老喜愛蘭花,他曾經說:因從小喜愛蘭花,故在上海美專讀書時,自我改名蘭若。他說蘭具四清:神清、韻清、色清、氣清。他特別喜歡種蘭花,我曾在他家寬闊的露天陽臺上,看到他自己種的各種各樣的蘭花數十盆。他尤其喜歡畫蘭,王老的蘭“剛健含婀娜,端端莊雜流利”。他以深厚的藝術底藴和秀勁的書法筆墨,把蘭蕙之芬芳雅潔溢於毫端現於紙上傳於世間。一位名家在香港觀看了王老畫展中的蘭花作品後不禁讚歎“真乃天下第一蘭!”多少海內外收藏家都以能收到王老的蘭花作品為幸事。幾年前到美國,在加州見到著名僑領張國安先生,他知我喜愛書畫,無不得意地告訴我,他年初收到一件好東西,打開來看,正是王老的蘭花。

黃文鳳老師在《五十年》前言寫道,冰心老人9 2歲時題言:“置身於正道,是為最吉祥。”這是一個有良知的老人對人生一句最有理性的概括。王老正是這樣,近一個世紀,為人從藝,德藝雙馨。猶如其筆下蘭蕙,在蘭若老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和雅韻。王老人如其名,清逸脫俗,儒雅雋永,馥鬱馨秀。

王老蘭若,蘭若若蘭。

2006.3

1993年蘭若先生赴港探望劉海粟校長歸途深圳小聚。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