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隨緣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3-26 10:58
來到神往以久的海天佛國,與專程下山來接的《普陀山佛教》主編正進師傅。
充滿襌悅法喜,有幸受到普陀山三大法師午齋宴請後合影。
五臺山上與老喇嘛結緣,喇嘛告示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珍惜緣分,隨緣而安,就能與人和諧相處,離苦得福。
香港寶蓮禪寺方丈釋智慧大和尚開示:緣分是一種福報。

俗話說,“有緣千裏能相會,無緣見面不相識。”人生在世,如匆匆過客,每個人所擁有的天、地、君、親、師、友、敵,都是一種“緣”;人與人之間的相識相交相處相離相背相棄,也是一種“緣”。老爺子說,“世是沒有無緣故的愛,也沒有無緣故的恨。”這就是緣。芸芸眾生,生離死別,歡聚悲散,並無定數,不外就是一個“緣”。緣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冥冥中卻左右著我們的人生。

“緣起性空”是佛教各宗派所共同承認的基本理念,就是說世上一切事物時時都在不停地發生變化,不停的緣生緣滅,形成了世上萬物不停的流轉,空無自性的生滅變化。所以,我們對世間的一切,得不必太驚喜,失也不要太怨恨,一切隨緣。

隨緣,說白了就是順其自然,人們常說:“入鄉隨俗,入港隨灣。”小船進入港灣,你不隨著彎彎曲曲的河道航行,怎麼能走得動?自然為天道,正如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大凡能看得開,有精神追求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說開悟了的人,大都能上能下對榮辱得失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只要順心順勢順意即可,或仕或隱,無所用心,不為爭榮得寵而傷心勞神,去留隨意,閑雲野鶴,遠離禍患。

或許你也有這樣的同感,有的原來貧困相交,患難與共,情同手足的朋友,隨著時間環境或地位的變化,關係變得越來越陌生,變得越走越遠,交情也漸漸淡薄下去。我們不是常常聽有些人在抱怨,誰誰忘恩負義,誰誰薄情寡誼。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友情,需要朋友,人與人能成為朋友,本事就是一種緣份。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說的就是緣分。朋友之交同樣要尊重緣分,人,有緣則聚,到緣盡了的時候,自然會曲終人散,朋友之間,無論關係何等重要,友情多麼深厚,都應隨緣,緣起而聚,當聚則聚,聚則有益;緣盡而散,當散則散,散則無憾。古人說,千裏搭涼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古往今來,大凡有智之士,都是既重朋友情誼,又不因朋友的聚散而大喜大悲,隨緣而交。隨緣,讓你時時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自在。

我們常說活得很累,這累,並非是缺衣斷食之困,也非完全是辛勞疲憊之苦,更多的是在於人與人之間是是非非關係的煩惱上,或你爭我奪,或我防你戒,互不相讓。其實,世間往事,一切如過眼雲煙,如果能想到一個“緣”,一切緣起而聚,緣盡而散,你就不會輕易產生怨恨,你就更會珍惜在一起的緣分,人與人之間就會更加和諧,融洽和友好。更不可能出現因愛不成而殉情自殺或由愛生恨,殘害他人的悲劇。

為人處事,只要心態平和,坦蕩安然,自然心安理得,自然看得破、放得下,自然無妄無執,安寧自在,自然隨緣覺悟。隨緣,用現代話說,就是要尊重客觀現實,明白世間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緣聚而生,緣散而滅,你對一切的得失就會看得開一點,心中就會少些執著、貪婪和憤怒,就不會有怨,有悔,也不應有恨。一個人的權勢、財富、健康、愛情和名譽等都是緣生緣滅的結果,強求不能,妄為不得。隨緣,在這紛雜喧囂的世界中順勢而為,讓你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福氣。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何苦要為未來的日子去擔憂呢?天下沒有爬不過去的山,我們要學會遇境而隨,隨境而安,每天每時都隨緣,隨緣之中你永遠不會丟失真正的你。不管是喜,是憂,是愁,是怨,還是恨,你都別太在意。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歡樂不會永遠,悲傷也不會長駐。世上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專心刻意是無法得到的。只要知道人生的一切得失成敗,都是因不停的緣聚緣散而生而滅,即使面對無法改變的憂患災難,我們也能夠以積極從容的心態去面對。就像突然失去了一個親人,悲痛欲絕,但當你想到是情緣盡了,自然要散去,明白了緣起緣滅的道理,心情自然就會平靜安和得多。一切隨緣,你就會無妄無執,看得破,放得下,活得輕鬆,過得自在。有廣告詞說:“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聽起來似乎有些輕佻,但事實上卻是一種隨緣的灑脫。生命短暫,一個人,又能永遠擁有什麼呢?

佛經上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謂結緣,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關係和良好的溝通。如何結緣?佛說:“眾生皆平等”。其實放棄自高自傲與放棄自卑自憐同等重要。做人要平和寬容,與人為善,尊重你身邊的每一人,你將會廣結人緣。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的生活愉悅,我們要廣結善緣,人只要有善心,與人為善,自然會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只要我們能把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緣來不拒,緣去不驚,珍惜緣分,隨緣而安,就能與人和諧相處,離苦得福。

隨緣,不是隨大流的不認真,也不是無何奈何的遷就,更不是消極無能的逃避;隨緣,是生活曆練出來的超然,是一種大徹大悟的大智大慧,是一種順天道的自然。行文至此,不由想起唐朝百丈禪師的詩: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閒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百丈禪師寫的是出家人閒適自然,逍遙自在的生活。作為住家人的凡夫俗子,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倘能如詩中所言,又何嘗不是幸事也。

人生就緣,緣起性空,緣起緣滅,隨緣是福。

2006.8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