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人文頌】第一樂章  仁(一)
作者:印心   來源:識港網    2019-03-27 09:26
仁者愛人。天下歸仁。仁愛,是華夏民族對愛的獨特的理解和貢獻。它是血濃於水的血緣之愛,是關懷同類的人類之愛,是尊重生命的宇宙大愛。

仁者愛人。天下歸仁。仁愛,是華夏民族對愛的獨特的理解和貢獻。它是血濃於水的血緣之愛,是關懷同類的人類之愛,是尊重生命的宇宙大愛。它源於人的惻隱之心,愛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親人,並尊重一切生命的權利和價值。它是對生命的本能的感動,博大而寬厚,純樸而深沉。
歌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學主題:
聽,仁者在歌唱,以你博愛之心傾聽![1]
仁者愛人,石破天驚!
在刀光劍影中看到犁鏵
於金戈鐵馬中聽到弦歌
仁,讓我們想起溫暖、厚重、柔和。
仁者愛人,孕育萬物,何等仁慈!
溫柔敦厚、承載萬物,何等寬廣!
無邊的大地上,萬物生髮,無偏無私。
仁,天地間人類的尊嚴,萬物的生機!
孔子奔走列國,仰望星空: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
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
四海同心,協和萬邦。
孟子遊說列王: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王行仁政,
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3]
天下之人歸向仁,如江河之水奔向大海,
誰能阻擋?
孔子臨水而歎:水哉!水哉!
何取於水也?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孟子以水作喻: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恩推四海,澤被萬物。
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4]
行王道,  不行霸道!

聽,仁者在歌唱,以你寬厚之心傾聽!
忠恕之道,行仁之方,[5]
盡己之心,推己及人。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萬世金言,萬民傾聽!
寬則得眾,有容乃大。
愛的本質是包容。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道並行而不相悖。
世間萬化,同源同本
萬物一體,宇宙一家!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6]
人皆是我同胞,物皆是我同類。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
仁者無疆,仁者大美也!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
天下無一物非我也,草木何患無所寄?
(故事一:“兄弟之喻”。孔子的學生司馬牛與子夏對話。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故事二:王陽明的“萬物一體喻”。“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盡處。”)

【注釋】
[1]博愛:語出董仲舒《春秋繁露·為人者天》:“聖人之道,不能獨以威勢成政,必有教化。故曰:先之以博愛,教以仁也。”另見韓愈《韓昌黎集·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語出《論語·為政》。用道德來治理國政,自己便會像北極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著它。其比喻是說,如能行德政,天下就能歸服。北辰,指北極星;共,同“拱”,意為相近、環抱、環繞。
[3]“王行仁政”等五句: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現在大王若能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入仕的人都願在大王的朝廷任職,耕田的人都願在大王的田野耕種,行商坐賈都願到大王的集市上做生意,來往的旅客都願到大王的道路上行走,(如果能這樣,誰能抵禦大王呢?)
[4]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語出《孟子·公孫醜上》。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依仗強力來使他人服從,他人並非內心服從,只是實力不夠而已;依靠道德來使他人服從,他人才心悅誠服。
[5]忠恕之道:語出《論語·裏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用孔子的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見《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能夠就眼下的事實選擇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說是實踐仁的方法了。
[6]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語出《張載集·正蒙·乾稱》。人民是我同胞,萬物與我為同類。寓指泛愛人與萬物。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