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人情是債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3-18 16:24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父母好說,靠朋友就是要靠別人幫忙。記得少時父親常說,自己能幹的事,儘量不要去麻煩別人,求人幫忙,要欠人家的情,人情是債,欠債是要還的,人一旦欠債太多,不論是錢債還是情債,日子都不會過得安樂。

人們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應重應交情,既然是講感情又何必要“禮尚往來 ”,“ 送禮還情”呢?

孔子說:“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孔子認為,人情交往,有來有往,禮尚往來,才不失禮。孟子更是身體力行實踐了孔子的理論。有一次,齊國給孟子送來赤金100兩。孟子堅決拒絕,而薛國給來50兩金子,孟子卻收下了,左右的人大惑不解,孟子說,我為薛國出謀設防,平息了一場戰爭,幫了忙,理所當然應受到獎勵,而齊國人平白無故送我金子,是有心收買我,君子怎麼能收他們的賄賂呢?可見,即是孔孟聖賢,也要講求情禮回報,報何況我輩芸芸眾生?親朋來往,不說非打個平手,至少也得差不離才行,比如人家經常請你吃飯,吃了人家幾次,你至少總該回請一次吧?這是人之常情,要不怎麼說得過去吃得下去呢?人情歸人情,賬目算分明,人之交往,雖非交易,但也得講點公平情理,這是中國人傳統的文化更是古老的人情法則,

中國人講究“回報”,“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天經地義。有仇不報非“君子”,有恩不報同樣是“小人”。對所欠的人情債,一時還不了的,可分期按揭,慢慢付清;自己無能力償還的也要交付子孫後代去還清;今生還不了的,還要寄望於“來世”,“變牛變馬也要報答”。一個人如果欠情不還,是“忘恩負義”,一定被人罵“不是東西”;如果“恩將仇報”,那更是“喪盡天良”。倘若報恩能大大超過被幫的忙,那一定會受到世人的讚譽。欠情還報,不管怎樣加倍,都是應該的,因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我們千百年來人情交往的金科玉律。

民間流傳:“人情不是債,灶頭鍋子背來賣”。人情債,讓你借得起還不起,事不在大小,一旦人家幫了忙,就等於你賒了帳,這個債,不管你什麼時候還用什麼方式還,終究是要還的,若是碰到一些急功近利的,回報稍有遲緩,那朋友、同事或鄰里的關係就有失和的危險,不論原來是什麼關係,人一求人,關係就變了。好多時候,原來都是好朋友,一旦有事相求,求了沒辦或辦了沒有回報,感情就會大打折扣。“親兄弟,明算賬”,在現代社會,人情的償還,往往令美好的“交情”變成了赤裸裸的“交易”。 即便是你不求人,但生活中的婚喪嫁娶、添丁增歲、升學拜師等人情世事,都是:來是人情去是債。你接了別人的情,就等於欠了人家的債,欠債哪有不還的道理?

平民百姓,一遇求人,心裏就會發難,難在自己沒底氣,難在自己求人時要遭受的心理折磨。求人辦事,心裏有“不好意思”的虧欠或負疚感。求人離不開要送禮,送之前頗為難:送薄禮恐寒微,擔憂人家不滿意不肯幫忙;送厚禮又心疼自己的血汗錢,恐怕事情辦不成血本無歸。求人難,還難在於不知被求的人肯不肯幫忙,更難在於求人成功後該怎樣還人家這個情。如果人家為你解決的是一時的普通困難,酬謝過後,可能人情賬也就結了。倘若是在你關鍵的時刻拉你一把,幫你解決你的人生大事,那你就沒那麼容易“買單”了。要是碰到居功自傲的人,一想起你就會說:“當初要不是我,他小子哪有今天!”這一輩子你將永遠欠他的人情,在他面前,你永遠要畢恭畢敬,否則你就會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

人情雖沒有利息,但回報率極高。不是有人說,“家有百畝田,不如有個好人緣”,能做人會做人的人大多是與人為善,廣結善緣,多做善事。今天如有本事,你一定要多幫助人,關照人,讓很多人欠你的情,明天當你失意落魄或年衰體弱的時候,自然會有許多受過你的照顧、幫忙、提攜的孝子賢孫前來燒香納貢、叩拜謝恩。這是我們欠情還債的傳統生活法則,“人走茶不涼”“過期不作廢”更是許多為官者所追求的最完美境界。

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其實,要做到先賢主張的“萬事不求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凡人都不可能與世隔絕而獨自生存,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到壽終正寢,幾十年人生,誰都免不了要求人幫忙或幫別人的忙,所謂不求人是自欺欺人的。不過,話說回來,人雖離不開別人的幫助,但別人的幫忙往往只能助一時之急,不可能救一世之難,長遠的目標和夢想還要靠自己去拼搏去實現。老人們說:“求人如吞三寸劍,靠人如上九重天”,求人難,靠人更不易,千萬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別人身上,誰也靠不住,真正能幫得到你的還是你自己,自己的夢要靠自己去圓!

2006.1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