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爭議正是《流浪地球》價值的體現
作者:熊貓哥哥   來源:獅子山觀雲    2019-03-08 12:04
《流浪地球》已經為世人所熟知,票房已逾45億。與其這樣,還不如放下身段,多去交流、去瞭解,求同存異,豈不顯得更為大氣些?

近來,內地製作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熱爆全城,勁收45億人民幣票房,屢破紀錄,堪稱中國科幻電影劃時代的作品。不過,人紅是非多,爭議也隨之來。藝人黃秋生幾句對該片冷嘲熱諷的評價引起大眾關注,其中一句“自卑感重的人,果然是容易受傷的”的網文更是疑似諷刺內地觀眾, 惹得口水無數。

平心而論,《流浪地球》不論從劇情還是特效,都已經算是製作精良了。其劇本改編自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太陽變異後人類聯合將地球搬出原有軌道飛向新家園的故事,算是近年來內地不可多得的優秀科幻片了。不過由於文化差異,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則各有不同。

《流浪地球》在香港甫一上畫,其票房便引起傳媒關注,報導一陣說首日上映只有不到五千觀眾進場,個別場次全影院只得一名觀眾;一陣又說首日上映即拿到票房冠軍。詆毀此片的,說此片是內地灌輸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又一洗腦神片;讚譽此片的,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孰真孰假、孰對孰錯?一時難以分辨。但有一點已經不容置疑,那就是該片已經成為一種現象級的存在,其爭議本身便是對該片價值的認可與體現。

黃秋生諷刺《流浪地球》及追捧它的觀眾,不能不說是部分港人對於內地一直以來存在的一種偏見的寫照。正如片中“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這樣一句極具內地色彩的口號一樣,本是略帶喜感的影片彩蛋,而有人就是聽著不順耳。歸根結底,除了文化差異外,對內地輸出文化的排斥和抵制才是主因。

回歸超過二十載,基於「一國兩制」,香港保留了特有的政治、文化體系,這是香港的特色與個性。在未來的大灣區規劃之下,兩地的融合將越來越緊密,香港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態去面對?顯然,這種囿於地域之見的酸葡萄心態是不行的。畢竟,不管你喜歡與否,《流浪地球》已經為世人所熟知,票房已逾45億,正向海外進軍。與其這樣,還不如放下身段,多去交流、去瞭解,求同存異,豈不顯得更為大氣些?

作者:熊貓哥哥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