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發掘設計界的快樂方程式!
來源:橙新聞    2021-12-08 15:46
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在「功能」以外,還有更多可能性。

【識港網訊】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在「功能」以外,還有更多可能性。好設計不但能解決生活上實際的問題,更能滋養用家心靈,為人們帶來窩心、正面、持續快樂的感覺。

香港設計中心(Hong Kong Design Centre)面向公眾的平台的「設計光譜」 (Design Spectrum),將由即日起至2022年2月28日期間展出「給快樂的設計」(Delightful Design)主題設計展覽,邀得Milk Design創辦人及設計總監利志榮擔任策展人,透過其多年設計師及教育者的經驗,從逾30件來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設計企劃中,與公眾一同探討和分享如何想像、估量與追尋幸福快樂。

「給快樂的設計」邀得利志榮任策展人  圖:橙新聞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快樂的人生,所以,如果設計可以滿足人生的需要,它應該要為人們帶來幸福與快樂。我們以此作為起步點,探討什麼是一個快樂的人生,我們可不可以有自己快樂的生活呢?設計能否滿足這個需要呢?透過這三個大前提,我們建構出整個展覽。」利志榮說。

是次展覽分成四個區域:感官(sense)、心靈(mind)、意識形態(ideology)和社會關懷(social),闡述快樂如何由不同層面組成。逾30件出色設計,除有來自本土的作品,更有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和荷蘭等不同地區設計師的心思。一起來跟小編逛一逛吧!

擁抱感官快樂 本土設計師用布料想像人水交融

「感官(sense)」是人類接觸世界的第一步,也是面向觀眾的首個展區。利志榮介紹道,感官是人類透過身體和五感接觸世界的方式,「設計師最厲害的便是造出美麗的、好看的、香的、好聽的東西,讓大家透過這個過程,感受正面的情緒。」

感官區探討設計所帶來的快樂感  圖:橙新聞

在這一區,大家可以看見由Studio Bycolor設計的多色樹葉片及BeCandle的香味手作,如何從視覺及嗅覺豐富人們的生活;同樣值得留意的還有本土年輕設計師黎鈺嫻的作品《within the water ; within the waves.》,她設計出具多重質感的布料,想像身軀被變幻莫測的水波所包圍的觸感。「作品融入了金屬色片和皺褶,也運用了藍色、綠色、黃色和透明紗線等材質,希望呈現水波受不同環境影響的變化及浮凸不平的質感,探討人在水中的感覺。」黎鈺嫻說。

本地設計師黎鈺嫻創作的《within the water ; within the waves.》    圖:橙新聞

另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是由8+26 studio設計的《甜食三俠》,三隻有腳的甜品人物各有不同個性,觀眾只需按下按鈕,便能看到它們走路的模樣,不論速度和方式都奇趣各異。設計師希望透過物件令人感受快樂,據稱他本人是甜品的愛好者,不少觀眾應該能從中獲得共鳴。

甜品走起路來是怎樣的?8+26 studio設計的《甜食三俠》是可讀的美味想像    圖:橙新聞

好設計沉靜心靈 拔絲式月曆思考生活

近年越來越多人尋求心靈上的療愈,想更好地體驗第二區的「快樂」,建議大家先靜下來,聆聽由Milk Design設計的聲音裝置《Nature Therapy——Hear靜觀自然——聽見》。裝置以自動傾斜的方式,令物件定時發出碰擊聲音,猶如山林鐘聲予人一瞬的澄明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設計。

Milk Design設計的聲音裝置《Nature Therapy——Hear靜觀自然——聽見》    圖:橙新聞

另一件「直擊心靈」的作品,是由KOKUYO/Mio Ueda設計的《消失的月曆》。月曆的特別之處是它由絲線組成,「這是一個能令人感受時光飛逝的月曆,你只要拉線,便能看到日子不斷fade out,這是一件挺好用的日本產品。」利志榮道。

由KOKUYO/Mio Ueda設計的《消失的月曆》(上),是一件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設計    圖:橙新聞

本區作品環繞心靈快樂而設,包括STOREROOMS/ COMING-SOON合作設計的透明亞加力書籤,採用日本文人松浦彌太郎的刻印與名言,表達他對生活的看法;也邀得英國的LOFFI.展出《Glove – Adult 2.0》微笑手套,這個推動友善駕駛的小設計印有「笑哈哈」,能讓道路使用者會心微笑。除了觀賞外,觀眾還能即席體驗冥想,透過CoDesign設計的《新生 · 身心靈newlife · 330》靜觀程式,了解自我有消除煩躁的能力與方法,對於忙碌的香港人來說,是十分值得推薦且隨手可用的好物。

CoDesign設計的《新生 · 身心靈newlife · 330》靜觀程式有手機APP版,有興趣的觀眾可以下載嘗試    圖:橙新聞

意識形態連結全球 普世快樂是否有其代價?

走過了感官與心靈,快樂進入了意識形態(ideology)一區,利志榮表示人們都希望找到理想的生活方式與信念,從而構建出一個更好的社會。本區聚焦於環保等社會議題,包括展出了Artwork by Pom由回收得來的水瓶,循環再造而成的背包;也有荷蘭The Ocean Cleanup 探討海洋生態的裝置與紀錄片,反思生態災難對人類構成的重大損失。

意識形態區聚焦環保等社會議題    圖:橙新聞

由OOObject設計的《循環的再造》,收集了手機循環再造時產生的副產品。設計師表示,中國是全球手機廢料的主要國家,他們循環再造時取得了不少金屬材料,如手機線路板的物料。這些電子廢品對於社會的進步與退步,以及是否會產生其他環保議題,成為設計人眼中可關注的事。

手機產出大量電子廢品,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透過OOObject設計的《循環的再造》,觀眾可以從中思考    圖:橙新聞
展覽現場  圖:橙新聞

快樂無界限 設計促進社區共融

快樂應當與人分享,共融也不應該只是口號。利志榮指,踏入最後一區「社會關懷(social)」,他們希望帶出一個議題:如何看待社區裡不同的人,共建更好的社區。這區除了有香港獨立地圖雜誌《ISLANDERS島民》的資訊,還有由無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無事共融月餅》,希望透過藝術工作坊培訓對藝術有興趣的殘障人士。來自Keith Haring Foundation的設計師,則希望透過聽覺和觸感讓視弱人士感受藝術,他們歡迎觀眾觸摸展品,透過畫作上的線條「閱讀」它們的色彩,按下畫面指定部分,更能聽到該範圍的導賞,傳遞出藝術無框架、快樂無界限的理念。

Keith Haring Foundation設計師(左)介紹為弱視人士設計的藝術體驗方式    圖:橙新聞
可以聽也可以觸摸的藝術品  圖:橙新聞

本區的最後還有由本地藝術設計單位STICKYLINE設計的大型互動裝飾《山野漫瀾》,邀請觀眾摺起四葉草,一起組建充滿色彩的世界。四種顏色呼應是次展覽的主視覺設計:由香港資深設計師蔡楚堅(Sandy)將紅、黃、藍、綠四色建構成一個系統,伸延出無窮可能性。主辦方更將這四色設計製作成紙膠帶禮品,讓大家可以將快樂帶回家。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把握時間親身到灣仔茂蘿街7號3樓觀賞,或至活動網站瀏覽展覽相關活動,感受設計如何創造快樂生活。

 STICKYLINE設計的大型互動裝飾《山野漫瀾》邀請觀眾參與,共同構建快樂空間    圖:橙新聞

設計光譜「給快樂的設計」

展期:2021年12月6日至2022年2月28日

地點:灣仔茂蘿街7號3樓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31885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