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強積金改革當以民為先
作者:馬飛   來源:識港網    2021-11-23 08:58
強積金改革當以民為先,港府應在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參考內地以及國際上的各種退休保障政策,深入調研,充分掌握香港社會在退休養老、失業救濟等方面最需要介入和兜底的弱勢群體,予以精準施策,方能切實緩解民生之困、紓解港人之憂,這也是如何實現中央提出的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要求的重要考驗。

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及多項強積金改革措施,包括逐步取消強積金對沖、研究強積金轉年金以及推出一站式強積金平台「積金易」等。根據媒體調查發現,香港市民高度關注強積金改革,雖然總體各項措施反響都較為正面,但仍對強積金轉年金的建議有不小反彈情緒。

在近期涉及強積金議題討論中,「強積金轉年金」與「取消強積金對衝」兩項合計是強積金的焦點話題。其中,「強積金轉年金」不僅最受關注,亦是引發反彈最大的一項改革提議。9月28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透露,政府正計劃研究是否自動甚至強制將強積金轉入公共年金,以更好為老年人提供穩定現金流,刺激老年人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公共年金是港府在2018年推出的一項養老計劃,個人可購買一定額度年金,退休後每月固定取回本金約0.5%的收入直至離世。如果將強積金轉入年金,意味著提取強積金的模式將從以往的退休後「一筆過」,變更為年金的每月固定額度模式,大約需要17年左右才能完全拿回此前累計的強積金。消息一出引發軒然大波,民間反對聲音之大迫使政府多次回應,直至10月27日羅致光確認「強制轉年金」不會成為選項,民怨才逐漸平息。

近年來強積金之所以一直飽受爭議,本質是港人對政府退休保障等養老政策不作為的不滿情緒,轉移或投射到強積金制度上。港府此次推動強積金轉年金,意在為長者製造穩定現金流,卻忽略了原本應該成為基礎現金流的全民退休保障長期缺位的現實。對於許多本就缺乏資產的底層打工人而言,轉年金即意味著退休後立刻無錢生活。再如,強積金還具有失業救濟的功能,去年疫情爆發導致「裁員潮」,有部分議員提出允許失業人士提前提取自供強積金應急、要求設立臨時失業救濟等建議,港府回應上述措施若實行就要以暫緩取消強積金對沖為前提,引發網民嘩然和憤怒,批評港府竟以早先承諾的政策脅迫社會放棄爭取完全正當的失業保障。此外,強積金賬戶還因被港府用作「保就業」計劃的申請依據,導致許多被排除在政策之外的自僱人士、中小法團不滿。

強積金制度作為香港最基礎、最普及的一項退休保障與職工福利保障計劃,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收入分配。對比內地社會保障制度,香港退休後保障相對較少,政府承擔的部分有所不足,僅靠高齡津貼等津貼性補助不足以保障市民退休後的正常生活,導致許多香港市民高齡亦需要持續工作來補貼家用。可見,港府對於這些對香港發展作出貢獻的退休人士是有所虧待的。

因此,對待以強積金為代表的福利保障政策,港府不應「拆東牆補西牆」,畫餅充饑、大包大攬。強積金改革當以民為先,港府應在尋求改革最大公約數,參考內地以及國際上的各種退休保障政策,深入調研,充分掌握香港社會在退休養老、失業救濟等方面最需要介入和兜底的弱勢群體,予以精準施策,方能切實緩解民生之困、紓解港人之憂,這也是如何實現中央提出的做為民愛民的愛國者要求的重要考驗。

本網評論員 馬飛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