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林鄭月娥:以「四新四通」建設北都會區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10-19 20:49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8日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致辭時表示,施政報告提出打造的北部都會區,需要大灣區各個城市優勢互補,特別是香港和深圳,以達致互利共贏局面,特區政府會以「四新精神、四通策略」去推動。她強調,香港特區要拋棄老舊觀念和不斷革新,官員和社會各界要將視野及思維跳出香港,進入大灣區。

【識港網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8日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致辭時表示,施政報告提出打造的北部都會區,需要大灣區各個城市優勢互補,特別是香港和深圳,以達致互利共贏局面,特區政府會以「四新精神、四通策略」去推動。她強調,香港特區要拋棄老舊觀念和不斷革新,官員和社會各界要將視野及思維跳出香港,進入大灣區。

 政策創新是經濟發展最大動力

林鄭月娥提及「四新精神」包括:空間拓新、觀念更新、政策創新及機制革新。

林鄭以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為例,策略第一個選擇的空間拓新就是深圳河,這份由特區政府編製的策略,思維、策略上已經跨越香港和深圳行政界線。「以後最好是兩地的交通網絡也要鋪陳出來,我們就會看到空間拓新之下的機遇是在哪裏。」林鄭表示,北部都會區計劃並非難以建設的策略,該區早已有不同板塊存在,只需要完整地、有願景及前瞻地去帶動。政策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最大動力,港府不應該只扮演服務提供者及監管者,更是促成者及推動者。

她說,「我們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以四新精神推動,而事實上,這個四新精神並不局限於北部都會區,它適用於8個中心裏每一個範疇,每個中心也可以使用這個四新精神去發展。」

林鄭強調,社會觀念必須不斷革新,視野進入大灣區。她續說,部分香港政府官員及社會人士與內地合作時,會有「大香港」的自負態度或「小香港」的自卑心態,兩種心態都不積極。事實上,深圳一直都希望和香港聯手,大家應抱有互贏互補的心態。

「粵港澳大灣區9市裏的空間是各有特色,我們亦要看準,究竟每個空間為香港帶來什麼機遇。同時,我也在推動政策上要創新,無論是金融、稅務、經濟,以至民生政策,都要創新。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如果沒有創新,我們只能有限度去發揮香港的優勢。」林鄭說。

 「民心相通」是最重要環節

林鄭又稱,四新精神主要是談本身的新態度和思維,而「四通」則是一個策略,即基建聯通、政策貫通、機制互通以及民心相通,需要香港與內地共同合作來打通事情。

她特別指出,民心相通是最重要的環節,港人不應該再排斥內地,去內地發展不應該只抱住賺錢的心態,港府日後會多利用軟性手段,加強本港和內地人民交流。「如果港人仍然很抗拒進入內地,或內地市民覺得香港市民不歡迎他們,這會令所有工作都事倍功半,窒礙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希望社會各界多做一些工作,用軟性方法和手段促進民心相通。」

林鄭強調,無論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或前海擴區方案的最早篇幅,都是說它們是用來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而不是將「一國兩制」模糊化。

「總括而言,今天香港處於一個全新的局面。」林鄭表示,全新局面應為香港帶來一個新氣象,亦為香港開拓一個新的未來,香港需要揭開新的一頁。

 業界盼港綠色科創後發先至

推動綠色金融和減碳排放也是當天論壇的討論重點。中國光大環境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王天義表示,全球圍繞「碳中和」有很多科技創新,綠色科創亦是非常重要的領域,但港府、大學和科研機構重視不夠,盼發展能夠後發先至。

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在疫情、地緣政治和經濟下行等挑戰下,過去兩年各地對發展前景有不同討論,氣候變化為另一大議題。他續說,大灣區有不少創新科技和經濟產業,本港有成熟的金融市場和豐富跨境資金服務經驗,將是合作推動綠色金融和減碳排放的重鎮,大灣區發展為港帶來重大機遇。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謝湧海表示,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的角色,首先是協助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資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發揮三方面作用,分別是直接投資、企業融資和作為「一帶一路」融資平台。他指,香港與前海同屬金融試驗區,香港是自由港,前海有外匯管制,應探討如何令兩個試驗區在市場、交易、監管等方面深化跨境合作,做好頂層設計,防範系統性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對外開放中的安全。「一國兩制」下,香港可以協助前海做大離岸市場,健全離岸市場監管機制,拓寬離岸業務產品和渠道。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提到,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港青在大灣區就業、創業及就學,但亦明白青年人對跳出舒適圈到內地發展有不同憂慮。作為促成者和推廣者,未來,特區政府會繼續透過不同計劃和形式,協助港人尤其青年人,好好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港府將首用公權力收地建保育區

港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計劃熱度持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接受報章專訪時表示,特區政府將首次動用公權力收回一批魚塘濕地,在北部都會區建立3個保育區。她指,以往政府都不願用公權力去收地作歷史建築、自然生態保育用途,故形容這次積極收地是「破格思維」。

對於近日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林鄭月娥接受本港報章訪問時指,政府會首次動用公權力,收回2000公頃的魚塘濕地建立3個保育區。昨日,林鄭出席一個論壇時進一步澄清,2000公頃土地是3塊濕地的總面積,並非要全部收回,她相信數百公頃已足夠發展。

 3保育區佔地2000公頃

據介紹,林鄭提及的3個保育區佔地約2000公頃,涉及南生圍、豐樂園、大生圍、蠔殼園等魚塘地帶,這些地區私人魚塘基本上不發展,如果不用積極方法,發展情況會兩敗俱傷。林鄭重申,為順利推行政策,政府不怕首次動用公權力收地,該舉動正是體現近日常提的「破格思維」,政府不應固守舊有思想,並強調會多管齊下興建公營房屋,需要收地就收地。

北部都會區計劃中,所有由政府主導的土地,公私營房屋數量都會按7比3的比例建設,但林鄭亦承認暫時未知發展區內,有多少土地屬於政府地,亦未能確定是否採用洪水橋古洞北容許與發展商換地的「公私合營」模式進行發展。

至於這次收地會否引發司法覆核,林鄭表示香港是法治社會,「如果有人挑戰都無辦法」,惟相信經過完善選舉制度後,若立法會同意,社會會考慮立法會意見。

责任编辑:s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