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周大福:「大灣區是我們的福地」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9-09 13:55
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越來越多。1988年,周大福在順德開辦金飾加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鑽石加工廠,承接來料加工業務,這是香港珠寶業首次進入內地設廠。

 

在香港,或許沒有一家企業能像周大福珠寶品牌一樣,具有如此強大的「大灣區基因」——廣州創立,澳門起步,香港發展,在順德設廠,在深圳研發,與內地市場一同成長壯大。

1998年,周大福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內地專賣店;2000年,他們特意在創辦地廣州開設第100家店。而今,他們在全國開設的店舖已超過5000家。

「大灣區是我們的福地。」周大福珠寶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說。他在企業工作超過40年,深度參與了企業緊隨國家改革開放步伐,與國家一同發展壯大的過程。

在黃紹基看來,粵港澳大灣 區目前已具備產業集群的特徵,形成了在全球珠寶行業中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我們早就看好大灣區,未來這裏更是周大福戰略布局的重中之重。」黃紹基說。

 11年開了4000家店

「作為一個創立將近百年的民族品牌,周大福始終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黃紹基說。

1929年,周至元先生在廣州創立周大福第一家金店,當時主要經營黃金飾品。1938年,為躲避戰亂,周大福金行由廣州遷往澳門。

20世紀40年代,周大福進入香港。在裝修完畢打算開業時,日軍侵佔香港。「停業了整整3年8個月,直到日本投降之後,才重新開店。」黃紹基說。

由於當時連年戰亂,黃金生意非常緊俏,周大福由此完成了最初的財富積累,並逐步將業務拓展至鑽石。伴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騰飛,周大福用連鎖經營的方式,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零售網絡。

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越來越多。1988年,周大福在順德開辦金飾加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鑽石加工廠,承接來料加工業務,這是香港珠寶業首次進入內地設廠。

1998年,周大福進軍內地零售市場,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

開店前親赴內地考察的黃紹基說,當時內地珠寶業還很不規範,周大福店舖首次引進集品牌理念、人才培訓、市場推廣等為一體的「港式管理」,店員統一制服,店內明碼標價,貨品陳設也漂亮時尚,當時在京城「轟動一時」。

此後,隨着內地經濟的迅速發展,從北上廣深到四五線城市,從城市到鄉村,周大福的業務進入了高速增長期。

從1998年的第一家店到2010年的第1000家店,花了12年,而從1000家到今年的5000家,只用了11年,增速令人驚嘆。

而這5000家店有約30%在內地鄉鎮,「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黃紹基還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他到內地做市場調研,不少鄉村都貧窮破舊,而今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收入普遍提高,消費能力也水漲船高。從銷售數據看,「鄉鎮的增長率比一二線城市還要快」。

經過90多年發展,周大福珠寶集團已發展成為集原料採購、生產設計、零售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周大福也成為廣受消費者認可的珠寶首飾品牌。

「我們在內地有3個廠,順德是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生產基地,深圳以研發為主,武漢則定位於綜合性的珠寶生態產業園。」黃紹基說。

 老匠人鑽研古法黃金工藝

足金打造的吊墜、手鐲和戒指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與一般的金飾不同,看上去不僅精緻,還多了幾分古雅。

在香港著名商圈銅鑼灣的周大福門店,店員袁鳴瀚正忙着給客人介紹「傳承」系列金飾,他說:「這個系列的每一件飾品都採用傳統工藝,手工打磨而成。」

復興中華傳統工藝成了周大福的自覺使命。「我們專門成立一個大師工作坊,把一些手藝好、技術精又有工匠精神的老匠人聚集起來。」黃紹基說。4年前,周大福攜手香港中文大學與內地博物館,對古法黃金工藝進行調研。他們陪同學者和老匠人去博物館看藏品,琢磨研究古法工藝,並在工作坊里反覆實驗,儘可能地將失傳的傳統工藝進行還原,並加以紀錄和保存。

「老手藝很神奇。」黃紹基說,「比如黃金飾品磨砂一般採用機器打磨,但人手有油,日子久了容易發黑。而採用古法進行的手工打磨,手摸上去完全沒問題,反而越摸越亮。」

這兩年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國風產品越來越受歡迎,在設計元素上也大可借鑑。比如用故宮藏品、敦煌文物等做創意參考,選取可用的設計元素開發產品。「比如這款吉慶如意靈珠手串,就是取材於敦煌的如意紋樣,寓意吉祥如意,豐慶連綿。」袁鳴瀚說,這些貨品受到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追捧。

珠寶首飾業賣的是信譽,講究的是品質。

20世紀50年代,香港金飾市場因缺乏規範陷入惡性價格戰。周大福率先提出要賣999.9純金首飾,這意味着不能摻假降價,客源也一度下降,但他們堅持了下來。「後來不少典當行願意高價收周大福的金貨,因為純度高,成色好。」黃紹基說。就這樣,他們守住了品質,也贏得了口碑。

周大福首創的999.9純金首飾,在香港黃金製品立法中被規定為香港黃金首飾的成色標準。

 新商業規劃將立足於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紀錄著周大福起步的足跡,更承載著他們起飛的期盼。

「經過多年發展,大灣區已經成為中國珠寶業的聚集地,產業集群分工明確,協作緊密,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黃紹基說。

作為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香港金融服務業發達,融資和國際貿易便利,一直是珠寶原材料的批發中心。大灣區其他城市做內銷產品的加工批發,也做出口加工,比如深圳主要做內地的批發。番禺、順德的工廠主要做來料加工,供應鏈完整緊密,行業人才也大多聚集在這裏。

黃紹基說:「比如我們的設計總監可以香港、深圳兩邊跑,也可以去其他城市了解市場,我的美國客戶來香港參加珠寶展,可以請他順便到順德看看加工流程。」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推進,貿易便利和互聯互通的優勢正在得到進一步加強。黃紹基說,周大福在美國的訂單,以前是香港進原材料運到順德加工,然後運回香港再發到美國,「現在海關監管不變,但貨物不用再回香港,可以直接從順德發到美國」。

再比如,周大福金飾的原材料過去只能是在香港採購,「現在我們多了一個選擇」。黃紹基說,全國的黃金原材料都在上海的黃金交易所進行交易交割,其中國際板用美元計付。現在他們可以通過國際板購買原材料,然後直接在深圳提貨,「這正是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優勢所在」。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景,黃紹基「絕對看好」。負責集團策略規劃的他表示,周大福不會放過大灣區的任何一個新機遇,「可以說,目前所有新的商業規劃都將立足於大灣區」。

责任编辑:hu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