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舉債2000億元造導彈 台當局要幹嘛?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1-08-25 14:47
台灣「國防部」計劃推出2000億元(新台幣)「國債」的特別預算案,號稱要加速提前量產導彈……

【識港網訊】近日,有島內媒體透露,台灣「國防部」計劃推出2000億元(新台幣)「國債」的特別預算案,號稱要加速提前量產導彈,尤其要製造對大陸具有「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

借錢造導彈,台當局這是要鬧哪樣?

台灣軍事演習場景(圖源:中時新聞網)

2020年7月,

說到導彈和「源頭打擊」,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計是3年多前「兩枚導彈炸毀三峽大壩」的狂言。

早在陳水扁時期就有媒體爆料,台軍利用電腦模擬演練對三峽大壩進行「遠程攻擊」的「戰法」。台灣「專家」蘇紫雲更是揚言,台軍使用2枚中程導彈即可炸毀三峽大壩。雖然後來改口,但不難窺見:台當局想這事,不是一天兩天了。

目前,台灣「中科院」研發的所謂「源頭打擊」導彈,包括了「雄風-2E」「天弓-2B」「雲峰」等不下9種,射程從數百公里到1000公里,可抵達大陸東南沿海;這些導彈呢,有些已經服役,有的開始小批量生產,有的還在研發階段。

有這些導彈「撐腰」,某些民進黨「立委」就飄了起來,稱導彈系統是台灣防衛中「最大的嚇阻力」,能讓解放軍「出不了海,登不了陸」。可以說,台當局這份最新的「導彈大菜」,就是要拉升島內這些人的期待值,儘管一股濃濃的忽悠味兒。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位島內退役將領研判,台軍方此次編列特別預算,用意是把未來研發與量產導彈所需經費一次編定,讓台「中科院」全力投入研製,使之不會因預算不足受限。但他也指出,導彈研發有一定程序,需經驗技術累積,不是編一筆預算,一夜間就能造出獨門武器的。

按照台當局說法,特別預算案出台的背景,是台灣要應對大陸的「武力威脅」,因此須強化「自主戰力」。

美國在阿富汗倉皇撤軍,讓不少島內民眾看清了山姆大叔的虛實。台當局緊抱美國大腿的政策一直飽受批評,此時拋出預算案,無疑是回應島內「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憂慮,同時轉移因疫情和經濟而遭受的輿論壓力,一舉兩得。

之所以利用特別預算,目的是規避舉債上限。導彈計劃列支2000億元新台幣,相當於台灣一年軍費的50%以上;更進一步說,這相當於向全台每人借1萬元新台幣造導彈,結局必然只有一個,「債留子孫」。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眼下島內疫情依舊不容樂觀,民眾排隊渴求疫苗。所以,有國民黨「立委」憤怒質問:「明明疫苗不夠用,飛彈還買一大堆,這樣台灣人會比較安全嗎?」

另一個問題是,台當局搞經濟不行,對外宣稱財政吃緊,恨不得1塊錢掰成兩半花。但另一方面,為討好美國,對美軍購已掉進無底洞,去年台灣「國防部」還想購買美製陸射魚叉導彈,理由便是「國造」反艦導彈產能無法提升。

言猶在耳,量產導彈的特別預算又出爐了。難怪有人質疑:這是有意自我打臉,還是覺得島內民眾智商為零?

吐槽舉債造導彈(圖源:中時新聞網)

台媒

不少人還記得2016年7月1日的雄三導彈「誤射」事件:當時,台海軍從高雄左營軍港內發射的一枚雄風三型反艦導彈,因操作失誤,最後墜入澎湖群島東南方外海。由於導彈飛向中國大陸,此事件讓外界對台軍方的導彈掌控能力產生懷疑:萬一導彈沒有在最後時刻墜海怎麼辦?

「兩岸關係不能是飛彈關係。」有台媒評論稱,巡航導彈的優勢「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有「攻陸」巡航導彈就有攔截武器;若加上可靠的預警系統,大陸進行防禦不是難事。

最重要的是,如果兩岸真打起來,以解放軍的戰鬥力,怎麼可能給台灣這些導彈所謂「源頭打擊」的機會!

但對台灣政客來說,即使心知肚明,扮戲也不能停。2019年2月22日,有國民黨「立委」在質詢台「行政院長」蘇貞昌時問道:如果兩岸真打起來,你準備怎麼辦?蘇貞昌煞有介事地表示:「手邊有什麼,我就拿起來什麼,有一個掃把我也拿起來」「絕對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沒想到這句表態遭到島內網民辛辣諷刺:號稱得了817萬選票的「幹話政府」,動不動拿竹掃把打到底?選票託付於你們,圖的是安居樂業的生活,而不是賭上我們及子孫後代的前途!

跟蘇貞昌的「豪言」一樣,此次台當局豪擲2000億元研發導彈,還是暗夜吹口哨,給自己壯壯膽罷了。

原文鏈接:https://www.tkww.hk/a/202108/24/AP6124ee44e4b0c7e5bee83134.html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