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寫在前面 一一《從哥倫布到彭定康》代序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21-08-24 10:18

十五世紀,為尋找香料和黃金,以葡萄牙人為首的大航海探險行動,發現了地球上一個新的地理世界,開啓了人類歷史一個嶄新的時代,同時也打開了另一個潘多拉盒子,催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惡魔——殖民主義。

500多年來,隨著船堅炮利的西方人不斷在世界各地搶灘登陸,炮火和刀光伴隨著血和淚在地球上從沒有消停過,從廣袤的非洲大草原到茂密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再到富饒的亞洲大陸,在充滿著殺戮與掠奪的腥風血雨中,火與血的殖民歷史在全球譜寫開來。

物換星移,歷史潮流滾滾向前,近百年來,許多被侵佔、被壓迫地方的人民不斷起來反抗,紛紛擺脫殖民者的統治,宣告獨立解放,橫行世界的殖民強權在全球範圍內逐漸消散。1960年,聯合國大會在《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中莊嚴宣佈:「相信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有不可剝奪的權利來取得完全的自由、行使主權和保持國家領土完整,需要迅速和無條件地結束一切形式和表現的殖民主義」。善良的人們都以為殖民魔魘壽終正寢,將一去不復返了。然而,殖民主義卻以一種更為隱蔽的意識形態方式,浸入並深刻地影響著那些曾被它們殖民過的地方,殖民幽靈依然到處滋生漫延,興風作浪。

到香港的人,大都喜歡上太平山頂俯瞰維多利亞港灣秀麗的景色,當你乘坐纜車上山,中途會經過堅尼地道站、麥當勞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四個站點,這四個站名其實是三個前港督和一個當過暑理港督的駐港英軍司令的名字。在短短的一段纜車道上就有4位英國人在刷存在感。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像這樣以英國人命名的地方,道路隨處可見,光街道就有800多條。英國統治香港長達150多年,給香港留下的當然遠遠不止這些……

2019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2週年紀念日,大批黑衣暴徒用鐵管、籠車等衝擊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闖進立法會,大肆破壞室內設施,噴黑梁君彥和範徐麗泰等回歸後的立法會主席畫像,再以雨傘戳划、踐踏等方式加以破壞,掛畫像的位置被噴上黑色「奠」字。而對兩位港英政府時期的立法局主席肖像卻絲毫無損,反而顯得敬畏有加。更離譜的是,暴徒們不但塗污了懸掛在議事大廳上的香港特區區徽,更掛上殖民時期的港英旗幟,儼然一幅要改天換地的做派。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馬照跑、舞照跳」,表面上一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太平景象,然而各種社會運動一直暗流湧動,接連不斷。2003年爆發號稱50萬人參加的「反23條立法」大遊行。2012年掀起規模浩大的「反國教」運動。2014年發生長達79天的「非法佔中」行動。2015年爆發回歸以來首次帶有打砸燒的「旺角暴亂」。2019年「修例風波」出現號稱103萬人甚至200萬人的大型示威遊行,打砸堵燒,肆意衝擊特區政府機關、警察總部,衝擊中聯辦、立法會。被譽為「東方明珠」的香港似乎一夜間變成了可怕的「恐怖之城」、「暴力之都」。

在歷次香港社會運動甚至暴亂中,衝在前面的很多是年輕一代,香港回歸祖國20多年了,為何仍有這樣一群「戀殖亂港」的新一代?他們當中有許多還是在香港回歸祖國後出生的。不少人感到困惑:香港怎麼啦?

正如著名學者金一南教授所說,香港問題的關鍵是長期以來「去殖民化」沒有做好。世界上任何一個曾經被別國殖民統治過重獲獨立、解放的國家和地區,都要進行大量、細緻的「去殖民化」工作,印度、韓國乃至台灣無不是這樣,而回歸後的香港,太平山下「濤聲依舊」。且不說「維多利亞港」還叫「維多利亞港」,「英皇大道」仍叫「英皇大道」,各種英國皇室成員的塑像依然矗立在香港的各個角落。香港的行政、司法、教育等也都基本未曾觸及……

誰都知道,殖民代表著掠奪和侵佔,可為何殖民的「情結」卻一直到處仍有市場?長期以來,整個西方世界幾乎都是殖民歷史的受益者,殖民主義在西方許多國家至今仍受到層層保護,沒有被認真清算過,那段充滿著血淚的殘暴歷史不是被刻意回避淡化,就是被精心美化。在歐美國家,殖民史仍然是一段值得誇耀的冒險史和榮耀史。早期的殖民者如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等至今仍然是被廣為傳誦與贊美的英雄,殖民侵略被許多人吹捧成「文明的進程」、「現代的開啓」的化身。不能否認,殖民者為寵絡人心、穩固統治,所到之處常常會在被殖民的地方投資建設、發展經濟、推廣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讓殖民社會的生活文化印記普及大眾,滲入人心。比如香港人喜歡到郊野公園行山,現在常走的麥理浩徑、衛奕信徑、盧吉道,都是當年這幾位港督在任時主導修建的,今天的香港似乎隨處可以看到當年殖民建設的「成就」,老百姓依舊能感受到昔日的統治者帶來的「福利」,就像其它許多被殖民過地區的人一樣,這從主觀上似乎很難去與過去的生活徹底告別。

2020年5月,美國白人警察「跪死」黑人弗洛伊德,引發美國乃至全世界反對「白人至上」種族歧視抗議活動,群情激憤的人們在世界各地到處推倒種族歧視的始作俑者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雕像,引發了一場推倒象徵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和奴隸貿易有關歷史雕像的拆除運動。哥倫布等殖民者雕像紛紛倒下,但幾百年來的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並不會隨著雕像被推倒而消失。同年,美國又連接發生了多起白人警察肆意槍殺黑人的事件,可見殖民陰魂不散,孽障不除,後患無窮。這就不難理解,2019年,當香港發生「修例風波」,暴徒無視法律大肆施暴時,遠在英倫的末代港督彭定康第一時間跳出來嚎叫支持,美英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一些政客更是赤膊上陣奔跑在台前幕後,出錢出力,搖旗助威。

從哥倫布到彭定康,一個是殖民主義的開山祖,一個是殖民遺孤的末代港督,雖時光相隔遙遠,但其實仍是同祖同宗、一脈相承。今天,不論是哥倫布航海探險的帆船還是彭定康黯然離開香港乘搭的「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艇都早已被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所吞沒,沈入大洋深處的航海時代木船也早已腐化為泥,然而,駕馭著殖民之舟的亡靈,卻仍在地球上四處遊蕩,陰魂不散。人類社會去殖民化的道路依然漫長。我們相信,隨著歷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殖民主義的殘渣餘孽終將會被時代的浪潮衝刷得灰飛煙滅。

多年來,有關殖民的著述積簡充棟,我們無力也無意去重寫一部世界殖民歷史,只是試想站在歷史變遷的拐點上,嘗試畫卷式地展現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殖民歷史的風雨煙雲,興衰沈浮。讀者若能從中感受到丁點什麼,那就是我們最大的期願了。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