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大灣仔聲名鵲起 粵港澳融合加速
作者:馬飛   來源:識港網    2021-08-19 08:31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大灣區各城市的融合發展,城市之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亦不會再有香港人、廣州人、深圳人的區分,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大灣區人的身份將展現出更多的魄力與魅力。

在近期內地爆紅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中,Laughing哥謝天華左一句「大灣仔」右一句「坐穩大灣區」讓「大灣區組合」直上熱搜,亦向全國人民普及了「粵港澳大灣區」。

筆者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大灣區」時,全部都顯示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資訊,即是在華文語境中,大灣區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代名詞,在境內其他灣區的聲量已經不能用大灣區來指代了,一提起大灣區,大家想起的就是粵港澳沿海城市。

或許還有很多人覺得,所謂「大灣區組合」是節目為了效果作出來,結果還是五個香港人。其實不然,近年來,香港藝人多數早已在內地發展,甚至亦已攜家帶口搬遷內地,而大多香港藝人在內地安家的首選,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更何況,這些港星抑或港星的父輩基本上亦都是在上世紀從廣東移居香港的,如今的回流,更揭示稱呼他們為大灣區人的說法更為合適。而且多數港星並非選擇移居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而是前往中山、肇慶等中小城市定居,以享受更大更靜謐的居住空間。可見,大灣區亦不單單是香港廣州深圳人的,而是大灣區內各城市的有機組合,各城市依靠交通網絡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分工明確的發展整體。

近年來,國家省市為支持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也頒佈了多項支持政策,據統計,自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至今年4月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陸續出台231部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包括19部國務院層面發佈的政策,36部國務院部門發佈的政策,66部省級層面發佈的政策和110部珠三角九市政府發佈的政策,構建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效、快速發展的完備政策體系。目前,大灣區內的融合交流不僅僅在科技創新、文化交流等已有成熟體系的領域,在律師、醫生、教師等多個傳統行業亦在逐步打通兩地執業限制。根據團結香港基金8月5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大部分市民亦都意識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認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可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大灣區各城市的融合發展,城市之間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亦不會再有香港人、廣州人、深圳人的區分,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大灣區人的身份將展現出更多的魄力與魅力。

本網評論員 馬飛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