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

這是美國國會議員麥考爾,對美軍正在倉皇逃離阿富汗行動的形容。

4個月前,當美國總統拜登剛剛公布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決定時,麥考爾就曾發出過警告,絕不能讓喀布爾成為另一個西貢

(胡志明市);右:美國2021年撤離阿富汗喀布爾

▲左:美國1975年撤離越南西貢

沒想到,一語成讖。

短短四個月,撤離,變成了逃離。美國外交官乘坐直升機逃離的畫面,讓美國盟友嘲諷道,「失敗的美國回來了。」

拜登政府經常把「美國回來了」掛在嘴邊,這次,美國回來了,只是逃竄、潰敗而歸的姿勢有些狼狽。

從阿富汗撤軍,是美國今年4月的決定。按照原計劃,美國可以在「9·11」事件20周年前,完成一場「反恐戰爭」 的完美落幕。

只不過,五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 。

專門研究美國國家安全的資深記者傑奎琳·弗萊徹就在自己的報告中寫道,「美軍根本沒有時間去檢查每件裝備並評估是否應該銷毀、帶回美國或交給阿富汗人。」

最省事的方案,當然是銷毀。但美軍就連這些時間也沒有了,為了加速從阿富汗撤軍,美國把一些武器裝備直接扔進垃圾桶 。

與其說是撤離,不如說是逃離。

美國在阿富汗最大的空軍基地——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就是最好的印證:

7月2日凌晨,美軍撤離基地,直到2個小時後,阿富汗政府軍指揮官才得知這一消息。等他們趕到時,基地已經被當地民眾洗劫一空 。剩下的,只有滿地的垃圾。

美國倉皇跑路,也引發了越來越多對美國能否全身而退的質疑。

直到7月8日,拜登才第一次在正式場合談及阿富汗撤軍。《紐約時報》在當天的報道中稱,拜登在被記者問及相關問題時,變得暴躁 。

當一名記者問他是否信任塔利班時,拜登厲聲斥責,「這是一個愚蠢問題。」他也極力否認美國軍民會逃離阿富汗的可能性。

拜登還承諾,會向阿富汗政府提供有限的保護,為此,在8月31日前,美國仍會留下不到1000人的部隊,來保衛美國大使館和阿富汗的機場。

▲拜登為阿富汗撤軍強力辯護,稱美國達到了目標

但前兩天,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突然發布消息稱,拜登將在阿富汗部署5000名士兵。

撤兵還沒完成,突然又要增兵,原因有些可笑——美國大兵跑得太快,還沒來得及撤離的美國駐阿富汗人員的安全受到了威脅。沒辦法,只能再加人。

有個細節是,這次接到增兵命令的是第82空降師旅級戰鬥隊。這是一支快速反應力量 。美國想的,還是盡快逃離阿富汗。

為了快速逃離,美國還使出了別的招數,在8月初,美國一邊撤軍,一邊卻下令轟炸阿富汗塔利班陣地,警告之意,不言而喻……

色厲內荏的美國,想用轟炸,掩護自己撤退。

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滕建群的分析:

「逃離的原因,是美國的極度膨脹和對自己過高的力量評估,導致其無力駕馭阿富汗局勢。」

《華盛頓郵報》曾在6月透露,據美國情報部門估計,美軍撤軍後,阿富汗政府還能堅持6個月,甚至一年 。

▲新情報評估稱阿富汗政府可能在美軍撤軍後六個月內倒台

後來,預估的時間變成了30天 。

8月初,這一數字變成了7天 。

而當阿富汗塔利班控制了所有的邊境通道時,機場成為離開喀布爾的唯一方式 。美軍的直升機不停往返於大使館和喀布爾機場。

據CNN報道,美使館人員不僅銷毀了機密文件、電子設備等敏感材料,還銷毀了帶有使館或機構標誌的物品和美國國旗,以免它們被濫用 。

很明顯,逃跑之餘,美國還是想顧及下面子。

美國拋棄朋友的傳統打法,也再次上演。

7月8日的那次講話中,拜登還承諾美國將在8月派出航班去阿富汗,安置包括翻譯在內的美國在阿的協助人員。

然而,事到臨頭,美國不僅沒帶上這些人,說辭也換了一套——這些人都必須自費離開阿富汗前往第三國,並可能需要在那裏停留數年,以等待美國簽證。

逃跑,也是美國優先。

許諾,成了一張白紙。美國,跑得太急、太快。

在評價美國的倉皇逃跑時,美國國會議員還特別說了另一句話,「阿富汗正在回到『9·11』之前。」

時間撥回到2001年,當時,美國以反恐的名義,對阿富汗發動了戰爭。僅僅一個月後,美軍就攻佔了喀布爾。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隨後宣布,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即將終結。

當時,誰都沒有想到,阿富汗戰爭會成為美國發動的持續時間最久的海外戰爭——整整20年 。

這20年間,有2448名美軍、1144名北約盟軍陣亡,前前後後的花費,高達2萬億美元 。

但20年後的2021年,幾天時間,阿富汗塔利班就重新拿下了喀布爾。

20年過去,阿富汗的歷史進程,又回到了原點。

英國一位議員恨鐵不成鋼,痛罵美國,認為這對西方國家簡直是一種羞辱 。

「我們組建了世界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最先進的聯盟,結果正在被一個拿着AK47和火箭彈的武裝力量打敗。」

但實際上,阿富汗塔利班的裝備,早已「鳥槍換炮」 ,並且還是美國間接提供的。根據美國《福布斯》報道,由於美軍撤離,光是6月,塔利班就繳獲了美軍715輛卡車和悍馬吉普車,數十輛裝甲車,以及各種機槍火炮。

▲一個月,700輛卡車:阿富汗美軍車輛落入塔利班手中

幾天前,坎大哈失守,阿富汗塔利班又繳獲了多架直升機及噴氣式戰機。

丟掉的武器,只是潰敗的表象。

蘭州大學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教授告訴譚主:「最初,這場仗美國就打得不清不楚。美國以反恐為名發動戰爭,但是卻始終沒有把阿富汗塔利班認定為恐怖組織。而且如果以反恐為軍事目標,那在「基地」組織被重創後,美國就該撤軍。但美國又將目標擴大化,變成了重建阿富汗,而這只是美化的說辭,真正的目的,是借地緣政治的整合達到對國際格局的重新塑造。」

結果很顯然,一步錯,步步錯 。美國的指導戰略和對外政策,都陷入歧途。

阿富汗沒有按照美國的承諾變成「民主」的模樣,相反,本就貧窮落後的阿富汗社會傷口,被撒了一把鹽。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告訴譚主:「在「反恐」的旗號下,美國對阿富汗的投入幾乎都在軍事、安全領域,給美國國內軍火利益集團輸送了大量利益,而在阿富汗的經濟社會建設方面完全沒有投入。」

美國犯的錯,買單的,卻是阿富汗人民。

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統計顯示,自2001年以來,至少有47245名阿富汗平民在戰爭中喪生。此外,聯合國調查顯示,有270萬阿富汗民眾逃往國外,400萬民眾流離失所。研究人員特別強調,這些數據,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計。而阿富汗的總人口,也只有3600萬 人。

現如今的阿富汗,人均GDP位居世界第213位;平均壽命53.25歲,位居世界倒數第一 。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利亞·扎哈羅娃的一句話,直戳阿富汗問題的要害——世界正驚恐地看着美國又一次歷史實驗帶來的結果。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利亞·扎哈羅娃15日在社交網站中點明阿富汗問題的根源

現在,美軍終於要走了,但美國政府破壞阿富汗局勢的心思,還在。

鋪墊,也早已做好。

今年4月撤軍前,負責駐中東美軍事務的高級將領弗蘭克·麥肯齊上將就曾表示,美軍撤離後,如果美國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它將保留對阿富汗發動空襲的權利。

美軍回去了,但美國的陰影還在,籠罩着社會和經濟大倒退的阿富汗。

被美國陰影籠罩的,還有一同在阿富汗的美國盟友。

當阿富汗局勢突然變天,英國首相約翰遜當即表示,美國的撤軍決定加速了事態發展。

8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下令轟炸位於希比爾乾市的塔利班陣地,轟炸後濃煙四起

約翰遜已經說得足夠委婉,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直接表示,「美國可能再次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

撤軍問題上,美國和其盟友看起來並不協調。這和兩個月前,美國營造的大西洋親密關係,似乎不太一樣。

6月中旬,拜登連續五天,與歐洲領導人接連舉行了三場峰會。以至於在最後一場峰會上,拜登開玩笑問歐盟領導人:「看見我不煩吧……?」

短短兩個月,要掀開「跨大西洋關係的新篇章」的美歐國家卻開始出現嫌隙。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陳文鑫給譚主分析了主要原因——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撤得過於倉促。

美國在情急之下獨自撤軍,選擇優先保證自己的軍隊、公民撤出,而沒有給盟友提供更多的支持。這和盟友預想的,完全不同。而美國跑路造成的混亂局勢,也讓北約軍隊撤出阿富汗的難度增大。

事實上,從軍事同盟的角度看,在北約的阿富汗議程中,美國佔着絕對的主導地位。

說好聽點,是主導,說直白點,是霸道 。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表示,北約軍隊在阿富汗「同進同出」。但這只是名義上的:

當把北約捆在船上時,美國自己,卻先跑了。

問題,不只是撤離,更重要的是,倉促撤軍造成了歐洲拋棄阿富汗的形象,破壞了其「國際道義」。一句話,「美國回來了」的含義,就是美國帶頭先跑,盟友背鍋 。

一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隨着美軍的撤離,可能會有50萬 阿富汗難民,逃往鄰國。

美國帶頭闖的禍,最後又要盟友接盤。這跟美國新任政府上台後一直掛在嘴邊的「美國回來了」,似乎不太搭。

無獨有偶,《紐約時報》也剛剛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阿富汗局勢會進一步損害美國信譽》。

文章的主題,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

如此落寞與狼狽,美國真的「回來了」!

原文鏈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108/18/AP611c72d5e4b08d3407d4e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