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晨讀香江】香港奧運「大豐收」
2021-08-06 10:10

【大公報】「娘子軍」教練李靜昨日分享感受時,除了感謝香港市民及各方的支持打氣,還特別「衷心感謝國家隊讓我們一起訓練,才有今日的成績」。這是由衷之言!香港乒乓球隊去年取得東奧入場券後,就前往內地與國家隊一起封閉集訓了八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和頂尖好手同食同住同操練,技術、戰術大有提高,可以說是此次大豐收的「秘訣」。事實上,回歸以來香港體育發展獲得長足進步,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人才、技術、交流。以人才為例,內地向香港既輸出了運動員,也輸出了教練員。首位奧運銀牌得主「乒乓孖寶」李靜和高禮澤就是來自廣東的「國手」;亞運會乒乓球冠軍帖雅娜、三次拿下羽毛球亞錦賽女單冠軍的王晨等等,也是來自內地的著名運動員。是他們的努力拚搏,為香港打開了新局面,極大地鼓舞了香港本地運動員。

【東方日報】捷報一浪接一浪,不僅再次印證了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同時印證了體育運動有激勵和團結人心的作用。昨日有不少市民特地到有直播的商場觀戰和打氣,包括杜凱琹的父母,親身見證香港運動員創出佳績,部分人更激動得眼泛淚光。的確,奧運作為體育界的最高殿堂,運動員無不希望能親身站上頒獎台感受光榮,每面獎牌背後都是運動員的汗和淚。香港運動員奪獎更是難能可貴,皆因誰都知道,在香港全身投入運動殊不簡單,許多時是顧得了訓練,顧不了生活;顧得了比賽,顧不了前途。港府如果有心培育運動員,必須先改變只着重金融和地產的價值觀,並要解決最實際的「開飯」問題,讓運動員無後顧之憂。

【頭條日報】香港健兒表現非凡,獲獎牌者,光芒萬丈,獎賞多多,自是高興。沒獎牌者,他們的拼搏精神,令人動容,贏得全城掌聲,並掀起社會討論,應否給予更大的支援,不單止集中獎賞勝利者,更要向達到國際水平的運動員,給予更大支持,以提升運動普及化,培養出更多世界級的運動員。不少精英運動員,為了參賽,早在初中便毅然停學,長期接受艱苦訓練,並面對不確定的前途,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家人也一樣,知道子女或放棄學業前景,仍要默默支持子女的抉擇,走一條荊棘滿途的路,實在不容易。現在香港體育學院負起培育精英運動員的責任,由培訓、學習,以至退役的就業支援,都有一套支援機制,但可以做得更好,應提早在本地學界比賽中,挑選潛質優厚的運動員,在學習和訓練上給予輔導和援助,減少他們的徬徨感,同時給家人支援,涉及開支都是為了替香港爭光,完全值得。

【明報】體育發展精英化及普及化,不能單靠政府。商界對本地體育運動的支持,往往集中於贊助或協辦大型國際盛事,乒乓球是商界支持從小訓練的少數運動,由1990年代初的乒乓球發展計劃,到後來的乒乓球學院,商業機構的參與,對於發掘培育香港乒壇新星,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本港精英運動員要進一步提升實力,還須有更多機會接受世界級一流訓練,何詩蓓和花劍金牌得主張家朗的成功,與此不無關係;港乒近水樓台,有機會到內地集訓切磋,接受國家隊一代名將指導,同樣是成功關鍵。無論是重金禮聘世界級教練,還是讓運動員到高水平地區深造培訓,都需要財力。政府、商界與體育界如能齊心協力,香港運動水平,定可踏上更高台階。

责任编辑:wa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