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熱話|泉州申遺20年獲肯定
來源:橙新聞    2021-07-26 14:16
昨日,中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識港網訊】昨日,中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自泉州於2008年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未果後,重整方向、突出泉州為中國海洋文明的重要代表城市,終獲得世界範圍的認可。泉州因而成為中國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三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

昨日申遺成功,民眾興奮感慨。

位於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泉州,共有945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達44處。這次泉州的申遺項目涵蓋22個遺產點,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岩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及萬壽塔。

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議指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獨特而傑出的港口城市空間結構,其所包含的22個遺產點涵蓋了社會結構、行政制度、交通、生產和商貿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西元10至14世紀逐漸崛起並蓬勃發展,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網路的海上樞紐,對東亞和東南亞經濟文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一直為中國文化遺產地奔走的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指,泉州市委市政府、眾多遺產保護工作者和廣大民眾都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泉州的申遺之路走過了漫長的20年。今天主席台上輕輕的一錘,正是對我們長久以來不懈努力的認可。

20年申遺路 從「單獨申報」、「捆綁」再「拆夥」  

泉州自古便是中國的天然良港,擁有發達的港口設施及完善的海港管理體系,更研發出先進的水密隔艙造船技術,是海上商貿匯聚之處。宋代詩人李邴的《詠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貿易》中便寫道:「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可見古時「東方第一大港」的繁華。

作為海絲重要節點,近代泉州踏上申遺路,最早的契機源於1990年。當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紀念「世界文化十年」,組織了「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活動,其中一站便是到泉州參觀。據全程參與當時泉州段考察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原館長王連茂介紹,當時泉州豐富的歷史勝跡令考察團全體十分驚訝,泉州之行也成為考察活動最大之收穫。

2001年4月,泉州正式啟動「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由於其申報區域曾涉及七縣,覆蓋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直到2005底才基本完成各考察點文物主體修繕和周邊環境整治。2008年,泉州作為「絲綢之路」中國段海上航線的一部分列入中國申遺的預備名單,並於2012年與寧波、廣州、揚州等九城捆綁申遺。2016年,國家文物局召明確指出,由泉州牽頭,聯合廣州、南京、寧波等4個城市將「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作為中國2018年世界遺産申報推薦項目,至此,泉州的申遺路已進入第15年。

2017年為泉州申遺的轉捩點,當年國務院召開專題協調會議,確定將2018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調整爲「古泉州(刺桐)史跡」,並申報了16個遺址包括萬壽塔、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清淨寺及開元寺等。經歷多年獨立申請,再到捆綁多城,泉州最終以海絲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港口城市,直接提交至國際。

泉州「六勝塔」為元代的海上航標

一波三折 刺桐滑鐵盧後終獲世界肯定

一波三折的是,2018年5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在報告中指出泉州申報的16個項目過於分散,無法反應城市肌理,且提出的部分遺產無法體現海上貿易之主題,建議「不予登錄」。不過,中國並未取消該項目的申報,而是直接進入世界遺產大會審議,最終古泉州(刺桐)史跡在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評審為「發還待議」,未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申遺失敗的城市案例,其申遺之路也遭遇最大的滑鐵盧。

但是2018年的失利,並未打消國家文物局及泉州對申遺的決心。經過兩年重整,國家文物局決定將「古泉州(刺桐)史跡」項目更名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並新增安平橋、順濟橋、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青陽下草埔遺址、德化窯遺址等六個遺產點,豐富歷史遺址的版圖。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泉州作為宋元時期世界貿易的一個中心,「更名後有些價值比過去豐富,如冶鐵方面,新增了安溪青陽冶鐵遺址,在南宋乃至宋元時期,泉州地區鐵的生產非常重要,源源不斷地出口至東南亞地區;陶瓷也很重要,這次申遺將德化窯遺址納入,在廣東(陽江)南海一號沉船上發現的瓷器很多就來自德化窯。另外,還增加管理機構,如市舶司,是管理外貿、貿易的機構等內容;宗正司是(南宋)皇家在該地區管理宗族皇族的機構。」

中國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像「老君岩」亦位於泉州

2021年的申遺調整了方向,按照「機構保障」、「多元社群」、「城市結構」、「生產基地」、「交通網絡」、「整體格局」六大要素重新歸類,以支撐泉州作為宋元時期國際貿易中心的價值,突出泉州作為中國海洋文明的重要代表性。3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總部評審泉州第二次申遺報告。在各界的厚望中,二次申報的泉州昨日終於申遺成功,值得一提的是,因疫情影響推遲舉辦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正是以線上形式在福州市舉辦,同為閩城,見證泉州20年申遺路終獲圓滿結局。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119631

责任编辑:lily